:::

【全教總第1305期會員快訊】11月重要​國際教育資訊

發報日期:105年11月28日星期 理事長:張旭政老師  發報單位:專業發展中心
11月重要國際教育資訊
本會專業發展中心研究員李明洋老師,大量摘譯國際教育新聞,並取得國外作者中文翻譯授權,近期重要摘譯文章如下:
【美國教育】
比爾蓋茲,停止耗費納稅人的血汗錢在空洞的想法上

政府確實有責任投資教育,甚至投資教育研究。但是比爾蓋茲必須要提出更具說服力的證據,來要求政府投資於教育科技。畢竟已經有數十億的資金投注在教育科技上,但我們仍舊看不到任何實質的證據證實科技有助於學生的學習。蓋茲在兩年前就坦承(他投資的教育科技實施)結果很糟,表示問題出在於科技只對那些有學習動機的學生有幫助而已,而且他還說"我們有一個現象,那就是美國有許許多多沒有學習動機的學生。"

昨天,"麻薩諸塞州民主黨委員會(Massachusetts Democratic Committee)"以壓倒性的票數否決了允許該州永久性地讓特許學校每年擴張12所的提案二(Question 2)。……麻州是公立學校的發源地,也是"國家教育進展評量(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 NAEP)"中表現最佳的州。麻州人不需要將公立學校私有化,他們需要的是強化並支持他們的教師
"誰害怕大惡龍:為何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好(最差)的教育體系(Who's Afraid of the Big Bad Dragon: Why China Has the Best (and Worst)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World)"一書中所指出的,中國的教育制度(雖然只)設置了兩個高利害關係測驗,一個是在9年級畢業時舉行的高中入學考試,另一個是在12年級畢業時舉行的大學入學考試,但是這兩個測驗卻把學生、家長、教師和學校等所有相關的教育實務都轉變成"為考試做準備",結果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就像著名部落客暨"教育週刊(Education Week)"專欄作家Anthony Cody所說的,"這些測驗的厲害關係如此之高,而整個體系的重點也都圍繞著測驗,使得學生的生活和家庭的收入都砸在校內外紛至沓來的考試準備上。"
我敬重那些參與TFA以展開教職生涯的年輕男女,我也感謝他們完成培訓課程以成為一名偉大的教師。我也尊重絕大多數的TFA教師在選擇其他職業之前,將之前兩年的教職視為公共服務,但我知道,這些年輕人到最後只不過是個教學過客(teacher of record),這對我們的弱勢學生來說,並不是個好方法。最後,我擔心的是,有些人只是將TFA當成跳板,藉此在教育領域謀得非教學性質的工作,然後以膚淺的知識和有限的教學經驗,為公立學校的未來做決定
支持教師集體談判的權利。工會建立起了中產階級,但中產階級如今卻四面楚歌而備感壓力。
請不要支持將教師正當申訴程序予以消滅的運動。學校需要的是穩定,而教師必須知道他們的學術自由是受到保護的。
公立學校歡迎所有的學生,包括身心障礙學生、非英語裔學生,以及成績不佳的學生。公立學校教導我們要和不同於我們及我們家人的人相處在一起。公立學校是基本又必要的民主機構。學校不是企業。他們是公共服務,是我們身為公民者所擁有的共有財
不要傷害,而要強化民主。強化為每個人敞開大門的公立學校。站在對私有化說不的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這一邊。
幾天前,我和奧克拉荷馬州(Oklahoma)的一位校長聊天,他們學校和KIPP共用校舍。他告訴我說,特許學校通常會在州測驗舉行之前,把不想要的學生送去他們學校。這就是現在這個新體系(特許學校)所做的事
【芬蘭教育】
在芬蘭,我們不認為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考試獲得高分或是獲得很高的學業成就。芬蘭人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讓每個人都能自我實現,可以覺得自己的人生是快樂的,可以自我發現,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在芬蘭,全國的民眾都可以受益於醫療,所以醫療會被稱為公共事業,而這也是我們何以把教育稱為公共教育的原因。
由於當局擔心芬蘭學校因自滿於過去PISA的卓越表現而導致近年來的成績退步,因此從今年開始,實施全國性的課程改革,增加了藝術和工藝的教學時數。以創造力為主要訴求。核心競爭力包括"學著去學習(learning-to learn)"、"多元能力(multiliteracy)"、"數學技能和創新能力"。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National Board of Education)"坦言,新課程的重點是"享受學習的樂趣"
芬蘭的社會究竟是如何發展出如此高度的人我信任感呢?芬蘭人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教導他們擁有很強烈的獨立性和責任感。舉凡走路上學,搭乘大眾運輸系統,還是從事戶外活動,都自己來。無論在校內或是在校外,人們都會鼓勵孩子多去遊玩、發展創造性思考能力,以及了解自己的興趣。芬蘭人也深刻了解,學生可以向周遭的世界學習。所以,芬蘭的教育體系非常謹慎地安排學生到校外進行學習,並且將課堂上的內容與真實世界相互連結。
【亞洲教育】
"芬蘭的學校並不是一直都那麼成功。在1960年代,芬蘭的學校表現最好也不過位在中等位置。到了1971年,芬蘭的某個政府委員會總結道,有鑒於國家的資源匱乏,必須推展現代化的經濟,而改善學校(教育)則是第一步。為此,芬蘭政府同意減少班級人數,提升教師薪資,以及在1979年前,要求所有的教師必須完成嚴格的碩士學位課程。"
日本文部科學省決議,將向社會大眾公布全國各區(學校的學生)考試成績,但可能因此對教育品質造成威脅。至少那是從洛杉磯(Los Angeles)的教訓所得到的啟示。
:::

自學專區

校務專區

數位精進方案採購軟體

教務處網站

學務處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