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教總第1475期會員快訊】 行政業務簡化了?為什麼校園感覺不到?
- 最新消息
-
全教總會員快訊
- 蔡幸儒 於 2017-08-31 18:01:56 發布,已有 755 人次閱讀過
發報日期:106年8月25日星期五 理事長:張旭政老師 發報單位:文宣部
行政業務簡化了?為什麼校園感覺不到?
文/全教總文宣部
行政大逃亡的議題,幾乎每年暑假都會熱門上映,官員大聲疾呼:行政業務已經簡化了啊!但教學現場還是一片哀嚎。
筆者8月參加特教業務承辦人研習,主持人現場調查,新任組長竟佔了大半!怎麼反差如此之大?究竟問題出在哪裡?有什麼解決方法?現就校園行政業務與校園現場面臨訪視評鑑問題,做以下剖析:
▋評鑑計畫仍然多如牛毛
教育部在今年2月8日的即時新聞中說:「以各界高度關切的地方教育事務統合視導為例,自102年的546項視導項目逐年簡化到104年的144項。」教育部簡化了統合視導業務,大家應該有感才對,事實卻並非如此。教育部或地方政府還有多如牛毛的計畫,而這些計畫的檢核評鑑項目,才是令校園現場大感吃不消的原因。
再點進去看評鑑指標,要照片的、要計畫的、要紀錄的、要帳目的、要光碟的、要錄影的,更是令人嘆為觀止。此即時新聞也說,這種訪視評鑑有122項,可以想像這122項的細項指標再加起來,是多麼可怕的業務量!這是教育部的,還不包含地方政府自己要求學校的評鑑項目呢。幾乎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都要來KPI,頂司管下司、下司管畚箕,大家交相累交相忙,業務量不簡化,你說怎不大逃亡?
▋訪視令學校壓力沉重
學校有訪視委員要來評鑑,從歡迎標語、被委員詢問到茶水打點,莫不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深怕委員大筆一揮,評鑑等第難堪影響校譽。所以訪視委員來,壓力就跟著來。
再說委員的心態,也是校際間常聊的話題:以協助學校改善的委員,讓學校上天堂;以挑缺失心態的委員,讓學校進套房,所以各校遇到實地訪視,無不強烈祝禱,希望不要遇到地雷。
還有,訪視委員的標準不一,不同學校一樣的呈現方式,甲委員認為可以、乙委員認為不行;或者這學校的呈現方式,當場的兩個委員就有不同的見解,令學校無所適從。
另外還可見到幾個學校實際遇見的狀況:1.委員不按評鑑指標,自己又外加指標。2.訪視指標可用電子檔呈現,委員卻要求要紙本。3.教務處的訪視業務,要其他處室放下課務及業務通通出席……。其實行政人員要忙本身的業務,已經量大,若遇到評鑑訪視,更是壓力,再加上委員來又有種種狀況,可以想見承辦人及學校的沉重,你說怎會不逃亡?
教育部或地方政府知道學校的反應,所以簡化統合視導或其他,但又覺得某某議題很重要,推出各式各樣的計畫,訂立績效指標來管考學校,造成行政大逃亡,這不是很矛盾嗎?而這些層出不窮的計畫,又需要有人來監督學校執行與否,於是找校長去他校訪視評鑑,訪視評鑑又造成8月份校長找不到行政人員,這不是無盡的循環嗎?
▋期待主管機關拿出魄力解決
以上是學校現場的真相,面對行政業務繁雜量大導致的問題,我們期待有權力的主管機關能想出方法拿出魄力來解決,現針對問題提供三個改善的方法:
1.整合訪視評鑑要項:有如此多的訪視評鑑,不乏一些重覆指標,例如健康促進的評鑑指標就有可能與營養衛生的指標重複、校務評鑑與特教評鑑是否能做個整合……。教育部網站2月8日的即時新聞說:「教育部自105年7月籌組評鑑減量專案小組,122項訪視評鑑,經檢討後,刪除整併62項(超過5成比率),其餘60項則採其他簡化方式辦理,將於106年底前將全面完成簡化措施,落實行政院效能改革、行政減量政策。」期待106年底,教育部的訪視評鑑真能落實簡化,令人耳目一新。
同時我們也要期勉地方政府,教育部這麼忙都願意組專案小組來做簡化工程了,地方政府也應花時間檢視自己給學校端的訪視評鑑,做個整合的動作,讓行政有感確實減量,否則花錢給行政人員加薪,真正問題沒解決,人還是留不住,人民的納稅錢,豈不沒花在刀口上?
2.相信、友善與支持學校:會訂這些指標,是擔憂學校執行的狀況,所以需要檢視一番。友善校園是教育部在校園推動的一個計畫,但太多的績核,真的令大家覺得很不友善。防弊心態令人有距離,支持心態才令人溫暖。
教育部網站2月8日的即時新聞說:「朝因地制宜、以質化為主的模式進行規劃,不再以量化指標評定等第……採雙方交流座談方式辦理,希望能真正瞭解地方政府的規劃情形、執行成果與策進作為,並給地方政府更多的彈性空間及多元的表現方式。」教育部真能落實,地方政府一定備感欣慰,同理,地方政府也能以如此態度對待學校,以座談代替管考、以支持關懷代替防弊規範,相信行政壓力就會舒緩,逃亡問題就能不再。
時常聽聞訪評委員說,指標簡化根本就看不出學校有在做事,也許我們可以反思:教育部都願意相信地方政府而著手簡化工程,難到地方政府不相信學校?教育部願意給地方政府更多的彈性空間及多元的表現方式,地方政府也若此,學校反饋的,一定比指標多更多,因為給空間就有時間,有時間才更能發展學校照顧學生。
3.訪視委員需行前教育:訪視委員大都是認真又專業,但也會有少數委員自恃專業,逾越了訪視評鑑的要求。所以,選擇好的委員、並讓委員知道統一標準,才不會造成學校間的困擾。優質的委員入校,採關懷與幫助的心態,相信定能幫學校解決問題,協助校務正向發展,友善校園計畫,先從對學校的訪視評鑑友善開始。
綜上,行政業務與教學現場,真的有很多問題與需解決的問題,否則也不會連年這時都上新聞。萬丈指標怨聲起,簡化業務正當時,教育部已著手成立專案小組進行簡化工程,地方政府啟動了嗎?期待中央與地方政府一起動起來,讓這種新聞明年不再,讓校園的行政、老師不用埋首公文堆,真的有時間抬起頭來,看看湛藍的天空及孩子的笑容。
(本文已投書於獨立評論@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