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教總第1498期會員快訊】為什麼行政減量那麼難?
- 最新消息
-
全教總會員快訊
- 蔡幸儒 於 2017-10-23 17:17:06 發布,已有 789 人次閱讀過
發報日期:106年10月18日星期三 理事長:張旭政老師 發報單位:文宣部
為什麼行政減量那麼難?
沒時間改
現在的公務員,業務量大公務繁忙,開會、處理日常事務從早忙到晚,有時還要跑學校,解決學校面臨的問題,加班是正常的事,還聽說有公務員先回家把小孩哄睡了,晚上又來辦公的情形。可以想見,人員有限業務量無窮,光是遮務就忙不完,怎還有心力幫學校想到行政業務減量的問題?因為自己的業務就忙不完了啊!
心態難改
一個組織文化的形成,是長期的累積,而固定的人員,所制定的制度,要改變就會有難度,一來是自己當初設計的制度,怎可推翻;二來是牽涉心態的改變,而改變心態及觀念是最困難的。防弊設規範、指標求績效、管考評等第...心態不改萬般難改。
不知從何改
以全教總所做各縣巿各處室業務量統計,A縣巿一年公文量1562件、B縣巿一年公文量2558件、C縣巿一年公文量3422件,其中有研習類、訪視評鑑類、競賽類、申辦計畫類、填報資料類...光訪視評鑑類,可能一項評鑑就要忙上一、二個月,更何況學校一年還有十多個評鑑要做,當然別忘了,學校還有評鑑之外的競賽、研習、計畫、填報資料等其他業務!而地方政府一年給學校的各類評鑑加總,以40項評鑑每項指標30個計,一年就有1200個指標,光看指標量就儍眼,更別說要橫項連繫,指標重復的減化不做、資料庫有的刪除不做,從哪個項目找起、從哪個指標改起,都有一定難度。
所以,兩年來,行政業務減量有限,甚至還在原地踏步,實是原因多樣處處困難。但是,減量聲浪震天高,民主的政府豈可無感?以下提供幾點方向建議,請中央及地方政府能拿出魄力盡速解決這些年來的老問題:
減量業務列第一
這年頭大家都忙,但是時間有先後、事情有輕重緩急,這項已經多年還沒解決又引發媒體大幅報導的問題,請優先處理吧。好像立法院會期的法案,排案也有優先次序,至於其他的教育業務,請審視不急可緩辦、不重要可停辦,務必各科室要有時間,一起坐下來討論這些龐大的指標量,要如何簡化及減量。教育部的這類會議,全教總有參與其中,地方政府若要開會,也可邀請地方教師組織,畢竟老師會把問題反應給地方教師組織,與會可以一起解決行政減量問題。
改變心態要魄力
我知道有些地方父母官及教育首長,是有心要解決這些問題,但是這牽涉到長期的文化及教育人員,所以考量再三。無怪乎大家都說改革要有魄力,因為總會遇到阻力,所幸這項改革,教育部是支持立場,因為在2016年10月4日的公文中說,教育部請地方政府併同思考簡化評鑑作業,以降低對學校的干擾,另外,可以減化業務量,讓老師更有時間教學、學校更有時間發展特色,學校及老師當然也會舉雙手贊成。所以不管教育部或學校,不僅有上級支持,更有強大的民意基礎,是可以拿出魄力放手去做贏得民心。
實施良好給獎勵
任何改革有誘因,做起事來會更具動力,教育部過往依據統合視導發給各縣巿分配款,不妨教育部也以經費獎勵,給行政減量實施良好的縣巿,那些不配合行政減量的縣巿,也請教育部適法督導,甚至減少分配款。相信有獎勵就有動力,恩威並施雙管齊下,有權力的人動起來,才能解決累積很久的民怨。
日前蔡英文總統在師鐸獎頒獎典禮時正面回應教師「年底全面行政減量」,連總統都知道問題的嚴重,地方政府難道不知?為什麼那些高喊拒辦教育部統合視導的地方政府,其對學校的特教評鑑指標還有破百項近百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民之所欲常在我心,如2016年10月4日教育部的公文闡明,其本來的視導工作,將由量化評等第調整為質化座談方式,教育部願意跨出管考的心態,友善對待地方政府,期望地方政府也能跟進,友善對待學校、友善對待被上千個指標壓得喘不過氣來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