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關於防止中共侵略台灣的聽證會(引用「深夜聊天」youtube 頻道)
日期: 2025 年 5 月 15 日
來源: 美國國會聽證會「防止中共侵略台灣聽證會|習計劃 2027 侵台?|擴大美軍駐台規模」文字摘錄
主要發言人:
聽證會主席 (Chairman)
首席議員 Raja Krishnamoorthy (Ranking Member)
查爾斯·弗林將軍 (General Charles Flynn),前美國太平洋陸軍司令
馬克·蒙哥馬利少將 (Rear Admiral Mark Montgomery), FDDD 網路與技術創新中心高級主任
柯克·坎貝爾閣下 (Honorable Kirk Campbell),前美國副國務卿
核心議題: 防止中國共產黨( CCP )入侵台灣。
2027 Davidson Window (戴維森之窗):
這不是一個美國設定的日期,而是根據習近平要求解放軍( PLA )準備在 2027 年前具備武力攻打台灣的能力而得名。
這被視為預防災難性衝突的窗口期。
意味著美國第 119 屆國會可能是最後一個有機會改變習近平算計的完整立法會期。
CCP 對台灣的威脅:
1. 武力入侵 (Cross-strait invasions): 解放軍的大規模軍事集結(陸、海、空、太空、網絡空間),是自二戰以來最大的軍事建設。
2. 海上封鎖 (Maritime blockades): 解放軍已進行模擬演練,例如在台灣選舉後。
3. 綜合網絡經濟戰 (Comprehensive cyber-enabled economic warfare campaign): 透過網絡攻擊金融、能源、電信等關鍵基礎設施,試圖迫使台灣屈服,同時削弱 美國關鍵基礎設施和軍事機動性。
4. 惡意網絡活動 (Malicious cyber activity): 針對台灣和美國,可能在戰爭爆發前使反應失明或癱瘓。
5. 影響力操作 (Influence operations): 旨在削弱台灣和美國公眾對採取行動的支持,凍結決策過程。
台灣的重要性:
1. 價值觀: 台灣是充滿活力的民主政體,與中共的一黨專政形成鮮明對比。維護台灣民主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不從地球上消失的一部分。
2. 經濟:台灣是美國第七大貿易夥伴,也是美國出口的重要市場(例如伊利諾州的玉米和黃豆)。
3. 台灣對美投資顯著增長(從 2022 年的 10 億美元增至 2024 年的 140 億美元)。
4. 台積電( TSMC )對美國的巨大投資( 1650 億美元)。
5. 失去台灣半導體可能導致美國「立即的經濟大蕭條」,對全球經濟造成災難性影響(估計使全球 GDP 下降 10 萬億美元,遠超 COVID-19 疫情的影響)。
6. 區域穩定與美國利益: 台灣安全關乎區域穩定,維護美國利益,並維持從日本到菲律賓、澳洲到印度的盟友網絡信譽。它也關乎保衛美國本土和獲得前沿位置優勢。
威懾( Deterrence )的要素與策略:
需要克服的挑戰: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