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疫公告 李榮欣 - 防疫宣導 | 2016-02-26 | 點閱數: 827

 

茲卡病毒感染症

 

依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以下簡稱疾管署)網站登載茲卡病毒感染症Q&A指出,茲卡病毒主

要經由斑蚊傳播,茲卡病毒感染症(Zika virus infection)是感染到茲卡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潛伏期37天,最長可達12天。典型症狀為發燒合併斑丘疹、關節疼痛或結膜炎(紅眼),有時也有頭痛、肌肉痠痛及後眼窩痛等症狀。法屬玻里尼西亞等流行地區曾有少數病例出現神經系統(如Guillain-Barre syndrome)或免疫系統(如特異性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併發症,且巴西有孕婦產下小頭畸形新生兒之案例。

 

> 疾病資訊

傳播方式:

目前認為是由斑蚊屬的病媒蚊和靈長類動物形成病毒傳播的循環,但詳細病毒傳播過程尚待進一步研究。

 

主要是人被帶有茲卡病毒的病媒蚊叮咬後,經過約 3 至 7 天的潛伏期後(最長可達 12 天)開始發病。感染者在發病第 1 天至發病後 11 天,血液中存在茲卡病毒,此時如再被病媒蚊叮咬,病毒將在病媒蚊體內增殖,約 15 天左右,病毒進入蚊子的唾液腺,就具有傳播病毒的能力,而當牠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時,這個健康的人就會感染茲卡病毒。此外,也曾有疑似經輸血及垂直感染的案例。

 

臺灣可傳播茲卡病毒的病媒蚊為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及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這些蚊子的特徵都是身體是黑色的,腳上有白斑。其中埃及斑蚊的胸部背側具有一對似七弦琴的白色縱線及中間一對淡黃色的縱線,較喜歡棲息於室內的人工容器,或是人為造成積水的地方;白線斑蚊胸部背側中間有一條白色且明顯的縱紋,比較喜歡棲息於室外。斑蚊一天叮咬人的高峰期約在日出後的12小時及日落前的23小時,此時外出時要特別留意做好防蚊措施。

潛伏期:

潛伏期約 3–12 天。

發病症狀:

典型症狀為發燒合併斑丘疹、關節疼痛或結膜炎(紅眼)等,有時也有頭痛、肌肉痠痛及後眼窩痛,與登革熱相較症狀輕微,僅有少數的重症病例報導。

 

依據流行地區監測資料顯示,巴西及玻里尼西亞等流行地區曾有少數病例出現神經系統(如 Guillain-Barré syndrome )或免疫系統(如特異性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 ITP )併發症,且有孕婦產下小頭畸形新生兒之案例,惟這些神經異常與感染茲卡病毒之關聯性仍待證實。

預防方法:

茲卡病毒感染症目前無疫苗可預防,因此避免病媒蚊叮咬是最主要的預防方法。於戶外活動時,建議穿著長袖淺色衣褲,或使用經衛生福利部核可、含有 DEET 的防蚊液,並依照標示說明正確使用。前往流行地區活動,應選擇裝有紗窗或空調設備的居住場所。

  

此外,建議懷孕婦女如無必要應暫緩前往流行地區,如必須前往請做好防蚊措施,如穿著淺色長袖衣褲、皮膚裸露處塗抹衛福部核可的防蚊藥劑等,返國後自主健康監側,如有任何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

 

由於病媒蚊對於叮咬對象並無選擇性,一旦有茲卡病毒進入社區,且生活周圍有病媒蚊孳生源的環境,就有茲卡病毒流行的可能性,所以民眾平時應做好家戶內外孳生源的清除工作,以及使用紗窗紗門隔絕蚊蟲。

治療方法與就醫資訊:

茲卡病毒感染症目前無藥物可以治療,主要是依症狀給予支持性療法,並讓病患獲得充足的休息,可用乙醯氨基酚( acetaminophen )做為解熱劑解除部分不適感,並補充足夠的水分,通常在感染後一週左右就可自行痊癒。

 

 如有出現疑似症狀,請於就診時向醫師詳細說明旅遊史

 

如想知道更進一步的消息,請上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http://www.cdc.gov.tw)查閱旨揭傳染病最新疫情及衛教資訊。

:::

捐贈明細專區

雷達回波圖

即時空品測站資訊看板

:::

校內教職員登入

麻中成績系統

搜尋

校內各項資訊

展開 | 闔起

計數器

今天: 3939
昨天: 326326326
本週: 2479247924792479
本月: 2479247924792479
總計: 968238968238968238968238968238968238
平均: 267267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