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工會最新新聞稿
南市教師組織呼籲教育局重視教師工作壓力問題
今日下午台南市東區一所國中發生教師在教室自縊事件,臺南市教育產業工會與臺南市教師會(以下簡稱本會)對此事感到難過與惋惜,期盼家屬能堅強度過與面對。
據新聞報導得知,教師在本學期擔任帶班導師,因壓力過大,校方輔導後,無奈仍發生憾事。另,台南市教育局課程發展科表示,學校針對專任導師擔任導師,每周給予5堂減課,以減少老師壓力,減課後,老師每周的課堂數是13節,目前各縣市中針對導師的課堂數為11到16節,台南的節數並非最多,雖然多數老師都喜歡只擔任專任老師,但是還是有不少老師願意擔任導師,更親近地陪孩子長大,台南市除非是小校老師人數不足,找導師比較困難外,一般學校找導師都沒問題。
本會認為教師的壓力與日俱增,壓力來源除了以往的班級經營、親師溝通、同儕相處之外,隨著時代的變遷,隨之而來的是行政工作過多、過度強調績效評鑑、工作負荷過重等等,最終將成為壓垮教師的最後一根稻草,因此本會呼籲,教育行政單位應正視教師壓力問題,揚棄績效評鑑,提供教師合理的工作環境,讓教師能專心於教學工作,避免過多不必要的行政工作與競賽;同時,本會也提醒教師們能選擇適當的方式抒發工作壓力,有不如意時,能尋求正確的方式處理,方能在工作職場上順心如意。
新聞聯絡人:
臺南市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侯俊良0982-939-559
臺南市教師會理事長陳杉吉0960-529-108
自由時報報導
教師工會最新新聞稿
發報日期:105年10月17日星期一 理事長:張旭政老師 發報單位:文宣部
【新聞稿】 發稿日期:2016年10月17日
弊大於利!教師65歲退,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退休制度應有全面思考,不可顧此失彼,造成弊大於利的結果。年改會做成65歲才能請領月退金的共識,固然緩解了退撫基金的壓力,但影響教師的新陳代謝,造成教育現場的人力老化,違反學生家長的期待,大幅增加人事費用。
國家財政未蒙其利,教育現場先受其害,弊大於利,全教總認為此一「共識」絕對不可行,呼籲教師退休年齡的設計應有全面性的關照,千萬不能收之桑榆、失之東隅。
教師工作的特殊性,在於工作內容除了教學還是教學,通常都是一進入就做到退休,一旦因為年紀而離開,幾無轉業的可能性。因此,對於65歲再請領退休金的作法,無疑就是讓教師工作到65歲才能退休。
然而中小學教師是高耗心力的工作,一旦上了年紀,身心狀況必然影響教學品質,倘勉強身心狀況不佳、力有未逮的教師留在職場,勢必影響教學品質。
從全教總過去委託民調公司所做的調查中也可以看出,民眾認為中小學教師最佳工作年齡,40.5%認為是22歲到50歲,32.4%選22歲到55歲;其中,台北市受訪民眾7成認為導師宜在50歲以下,逾7成認為老師年齡和工作成效有關。顯然大多數學生家長期待的教師年齡應在五十歲以下,年齡過高明顯不符民眾期望。
更重要的是,因少子化問題,教師的新陳代謝已減緩,一旦延長到65歲起支退休金,未來十幾年將無任何教師名額釋出,勢必造成師資的斷流,師培機構也將無存在必要,而面臨關閉。此種造成中小學教育現場師資流動停滯的現象,絕對不利於提升教育品質。
此外,延後起支退休金的目的無非減緩退撫基金之壓力,然因教師薪資結構的特殊性,延後退休固然可能減緩基金壓力,但勢將造成人事費用的增加,對國家整體財政的負擔恐怕是不減反增。就教師退休制度來說,起支年齡延到65歲,對於退休金支出的減緩有限,人事費用卻可能增加不少,一減一增,對於國家整體財政恐怕反而不利,政府應該要仔細的計算。
政策的制定本應該做整體的考量和全面性的關照,教師起支年齡延後到65歲僅考慮到年金制度一端,卻會造成教育現場新陳代謝的停滯,教師高齡化不符社會大眾期待,對於國家整體財政恐怕不利。此種弊大於利,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的政策,全教總呼籲民進黨政府趕緊懸崖勒馬,以免貽害教育。
教師工會最新新聞稿
新聞稿標題 : 南市政府蒐羅教師會名單逕行指派人員代表教師組織,賴市長,您要諍友,還是順民?
內容如附檔。
教師工會最新新聞稿
各位仁愛夥伴好:
附檔內容為全國教師工會發文內容及新聞稿。
內容與以下兩點相關,請能撥冗查閱。
1. 928當天勞工放假教師不放假。
2. 建議停止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教師工會最新新聞稿
【新聞稿】發稿日期:2016年7月14日
退撫基金瀕臨休克、死當
全教總:年金改革應同步檢討基金結構性問題
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今天將召開第四次會議,全教總特別召開記者會,提出以下建議:
一、年金改革應重回社會對話、尋求社會共識:年金改革是高度複雜的社會工程,不可能在社會分裂甚至對立的基礎完成改革,檢視此次年金改革的對話品質與社會氛圍,已與扁馬歷次改革時相去不遠,全教總提醒主事者,年金改革必須重回社會對話對軌道,釐清我國年金制度中的國家責任、雇主責任、受雇者責任,並針對相關問題聚焦討論。
二、改革不能重蹈肥高官瘦小吏覆轍:年金會議進入實質討論後必聚焦所得替代率議題,惟觀諸扁馬歷次改革,所稱「所得替代率」均成為藍綠主事者乎弄社會,製造肥高官、瘦小吏的巧門,目前公務人員協會理事長李來希即公開主張以「實質所得」計算替代率,全教總正告主事者,切勿採行此一方案,否則必重蹈覆轍並以失敗收場。
全教總指出,多數人對「所得替代率」(income replacement ratio)的理解是指退休金與退休前薪資所得的比率,問題在於,目前公保與軍公教退撫,分別以「本俸」、「本俸2倍」為基準按月繳交保費,也以「本俸」為基準計算給付,無論校長、主任、教師,其公保與退撫的繳費與給付也完全一致,沒有任何職務上的差異,計算公式分別如下表:
表1:公保、退撫繳費與給付方式
|
繳費方式
|
給付方式
|
公保
|
本俸*提撥率(8.83%)* 35%
|
本俸*1.2*投保年資
|
退撫
|
本俸*2*提撥率(12%)* 35%
|
本俸*2*2%*新制年資
|
全教總表示,計算退休所得替代率時,若改以「實質月所得」為分母,必將降低高階人員的替代率,並提高基層人員的替代率,扁政府、馬政府前後4次公保18%改革,以及馬政府三年前的年金改革,皆因不以「本俸2倍」,而改以在職月薪計算替代率,而導致「肥高官、瘦小吏」。
圖1:預估各年度支領月退休金之人員之退休所得替代率 資料來源:考試院銓敘部
魔鬼藏在分母裡,若以實質所得為基準,非主管人員由於分母小於主管,因而會出現較高的所得替代率,這超出的比率,就是歷次年金改革所要砍殺的部分,由於這樣的所得替代率計算公式明顯對高階人員有利,讓私心自用的主事者找到變相圖利自己、呼弄社會的巧門。公平合理是年金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全教總主張,以本俸2倍作為替代率計算分母,回歸繳費給付一致的保險原理,年金改革才有可能免於錯誤。
三、全教總要求同步檢討並改造基金
全教總認為,年金改革應同步檢討基金結構性問題,總計退撫基金成立以來至2016年5月,其加計未實現損失之收益率僅2.74%,與同一期間台銀2年定存利率1.89%相去不遠。
全教總(會)派出之監理委員從2005年03月31日即揭發護盤等非專業操作(剪報如附件一),認為退撫基金財務已成為所有軍公教人員的寄託,然而藍綠輪政十六年來基金績效不彰(如附件二)、管理監理機構疊床架屋,而主要官員竟可以不動如山,追究責任全無動作,全教總認為應清算相關人員責任,並立即進行基金機構徹底改造。二十年來政府拿走100%管理權的時代必須結束。(如附件三、四)
全教總認為目前的退撫基金由於存量低未來給付責任高,從89年到現在,歷經六次精算後改善非常有限,已經進入休克、死當狀態,基金進入中老年期,目前想用提高費率而不切割的方式對中青代顯然不公平。
全教總2012年便經由會員代表大會決議:主張另立新基金,並將這一代基金封存處理,該補繳的由領到退休金的勞方與其原雇主依比例補繳,還有不足的部份,則由20年來拿走百分之百管理權的中央政府分年補足。至於新基金的費率、給付率、基數內容、領取資格、管理權都必須重新協商,不再由官方片面制定。
新聞聯絡人:全教總理事長張旭政 0982939522
全教總副秘書長羅德水 0917817123
教師工會最新新聞稿
陳杉吉:觀課不應被誤用 中華日報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2016-06-08
目前「觀課」一詞蔚為盛行,致使學校對於疑似不適任教師動輒以觀課作為處理方式,臺南市教師會理事長陳杉吉在崑山國小舉行的疑似不適任教師處理機制研習中,期望透過研習協助老師及學校,建立共識及創造和諧的觀課藝術,避免觀課被誤用。
臺南市教育產業工會暨教師會一○五年度疑似不適任教師處理機制研習,邀請南大教授林斌、工會教學研究部主任姜宏尚及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理事長張旭政,針對對疑似不適任教師處理相關法規研析、創造和諧共好的觀課藝術、教評會處理疑似不適任教師處理實務操作流程加以探討。
陳杉吉表示,對於啟動不適任教師輔導機制,有其一定的流程,透過研習可以了解觀課精神,創造校園內和諧的觀課模式,減少學校行政與教師對於觀課操作模式認知落差,提升教師專業知能,以營造共好的學習氛圍。
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陳明和對此項研習表示認同,因藉由研習將使學校相關行政人員及及教師,了解教評會在學校的法律定位及教評會委員所應負的權責,並釐清教評會委員的角色與任務。 教產工會理事長侯俊良表示,在研習中透過處理流程、案例、相關法律及實務分析,能提供一套可供各校參照之處理機制,使各校於處理疑似不適任教師問題,得以更為周全與合法。另在研習手冊中也附錄「處理高級中等以下學校不適任教師應注意事項」等提供參考。
議員林宜瑾希望教育局未來能珍惜與老師和校長溝通的機會,重視教育相關研習活動,以深化臺南市教育行政與教學現場的意見交換。(記者汪惠松)
臺南市教育產業工會與臺南市教師會推動「學習共同體公開觀課」。觀課又稱「課堂觀察」,內觀老師依分配從頭到尾觀察一組學生,不要遊走各組,關注學生學習而不是教師教學。注意學生的優點,盡量不提學生的缺點,並當一個旁觀者,不要涉入學生學習。除被分配內觀教師,其他觀課教師則在外圍觀課即可,以免太多人聚集在學生身邊,干擾學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