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s an example of a HTML caption with a link.
:::
教務處 黃雅貴 - 母語日宣導 | 2021-01-17 | 點閱數: 11192
◎驚蟄聞雷米似泥:驚蟄日打雷,表示節氣無誤,風調雨順,稻穀豐收,米價便宜。
◎二月初二打(音ㄉㄢˊ)雷,稻屋較(音ㄎㄚ)重過秤鎚:義同前,主收成很好。
◎驚蟄鳥仔曝翅:驚蟄後氣溫升高,不但土中蟄蟲出動,連鳥兒也飛出老巢,停在樹枝上晒太陽。

◎未驚蟄打(音ㄉㄢˊ)雷,會四十九日烏:驚蟄之前就打雷,會連續下四十九天雨。

節氣故事

        有句話說「春天後母面」,表示天氣常常忽冷忽熱,變化莫測,明明前兩天還是寒流來襲的天氣,一下子又豔陽高照,熱的汗流浹背。每年在農曆 10 月過後,北方冷氣團逐漸下移,閃電雷雨現象減少了,漸漸進入隆冬,所有的生物和昆蟲開始進入冬眠,也就是俗稱「蟄」。

  「立春」過後,氣溫逐漸回暖,來自南方的暖空氣會漸漸增強,與籠罩在臺灣的冷空氣產生旺盛的對流,而引起打雷閃電的現象,稱為「春雷」。春雷響起會驚醒冬眠中的萬物,使萬物恢復活動及生機,就是所謂的「驚蟄」。

  在每年 3 月 5 、 6 日是驚蟄的節氣,這時正是農民忙著插秧撥種的時刻,農民會依照往常的經驗判斷,春雷如果在驚蟄之前響起,就表示當年雨水會很多,甚至可能會發生水災;但是如果過了驚蟄,春雷卻還沒響起,就有可能會鬧旱災喔!

  在驚蟄的前後,正是春暖花開,滿山遍野開滿著櫻花、杜鵑,不妨趁著假期到郊外賞花踏青,享受一下春天浪漫的氣息吧!

資料來源:https://kids.coa.gov.tw/view.php?func=solar&i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