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plus/9395/3271443
2018-07-25 14:55 聯合晚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每到周末其他國中生不上課時,台南山上國中的學生不想放假,反而熱切地衝到學校教室,和同學一起「玩機器人」、學習設計程式。一名學生說,同學們一起「了解它、發掘它」,每完成一個程式,「很有成就感。」
「這是一堂沒有標準答案的課程,沒有第一名,也沒有最後一名。老師得時時擔心被學生超越,學生也不斷想超越老師。」台南山上國中教導主任江宇倫,談起校內正在進行的 AI 實驗教育,語氣中透著興奮。
半年前,山上國中和南投、彰化、嘉義、台南四縣市六所國中 240 名學生,一起加入關懷台灣文教基金會的「V.R.雙寶快樂學種子計畫」,每人認養一台「教學機器人」,從組裝開始,一步步踏入 AI 世界。
這台機器人由「璞學智慧」研發。璞學智慧共同創辦人、翻轉機器人事業部副總裁趙嘉浩指出,璞學設計的「教學機器人」,設定使用者為 4 到 18 歲。 240 名學生,從組裝開始認識機器人的結構,接著學程式設計控制機器人、與機器人互動,最後發展到培養機器人的智能。這些偏鄉小校校長、老師和學生,正一起實驗一場台灣前所未有的 AI 教育。
原本教歷史科的江宣倫,為了融入學生,也必須學程式設計。他發現,傳統觀念中功課好的學生,在這堂「周六 AI 課」中,表現卻多半不如功課不好的學生,「AI 教育顛覆傳統教育。」
他分析,「功課好」的學生擅長考試,「習慣接受別人給的答案」,但沒有標準答案的 AI 教育要學生「自己找答案」,考試成績不好的學生反而不怕失敗、勇於嘗試,「他們只是對課本沒興趣,不代表對其他領域沒興趣。」AI 教育燃起他們「從玩中學」的學習熱誠,也給他們信心。
同樣的「翻轉」也發生在老師和學生之間。師生一起學 AI ,學生因為充滿創意、不怕失敗,反而比老師學得更快、更好。江宇倫說, AI 教育打破師生間的上下關係、也泯除了學生間因「考試成績」形成的階層關係。
原本對課業毫無興趣的孩子,竟是寫程式的快手;上課愛打瞌睡的學生,春假卻天天到學校研究機器人走迷宮。關懷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李濤認為,許多傳統觀念中的「憨慢」學生,其實不笨也不懶,「只是被傳統學習方式綑綁,讓成績挫敗感澆熄了學習熱情」, AI 教育「給他們一個釣竿」,從玩中學,重新找到學習的熱情。
【閱報秘書】AI 是什麼?
AI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慧),是指讓機器具備和人類一樣的思考邏輯與行為模式,由美國科學家 John McCarthy 在 1955 年提出,目前應用廣泛,例如蘋果個人語音助理 Siri 、微軟 Cortana ,擊敗人類西洋棋的 IBM Deep Blue 、擊敗人類圍棋高手 Google DeepMind AlphaGo 等都是,近年也陸續應用在餐飲旅館、無人車、醫療長照等各領域。
【2024.04.02】單車走讀-新營糖廠
【2024.02.26】單車走讀-總爺糖廠.善化糖廠
【2023.10.21】校定課程--林雹古厝
【2019.11.27】山中飄書香,靜思閱讀書軒啟用
【2019.10.25】操場養山羊 造就另類生命教育
【2019.06.04】熱血教師,翻轉學生-江宇倫主任
【2018.06.11】我的未來我作主-青春不留毒
【2018.06.11】青春不留毒幕後花絮
【2017.11.09】讓孝道教育重返校園
【2017.02.15】山中羊孩兒
【2016.11.06】山羊教育,見證生命力
【2016.10.08】替代役男,用音樂助偏鄉孩子追夢
【2016.06.07】熱血教師,翻轉學生-蔡芳梅校長
【2016.05.24】柔柔上學去
【2015.04.13】挺身日日為弱老清掃廁所
【2014.05.12】山上國中的翻轉教育
【2013.12.15】一堂「山上」的英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