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國小學童用聲音記錄城市變遷 (中華日報)
台南將消失的火車聲 學童用聲音記錄城市變遷感受環境「心」(聯合報)
807 期 2025-2-3 聲音探索 (聯合學苑)
臺南市東區大同國小五年級學生近日化身為小小聲景家,在目目文創楊欽榮老師的帶領下,到社區進行鐵道聲景探險之旅。師生們沿著社區鐵道前進,透過收音設備聆聽及紀錄即將消失的聲景,榮譽街平交道噹噹噹的聲響、鐵路地下化轟隆隆的工程聲、中華路橋下來來往往的火車及社區穿梭的汽機車聲,是今日的主角;因鐵路的地下化,未來這些在地面上行駛的火車聲音將轉為地下化。大同師生進行校本課程,特聘專家引導學生如何收集聲音並記錄,後續整理後,將成為一幅獨一無二的聲景地圖。
校長李素珍表示,我們的社區將隨著鐵路地下化工程有著很大的轉變。因「陸海空」鐵道、南站課程,讓學生們學習用耳朵去傾聽、去感受,記錄熟悉的聲音;培養他們對環境的關懷,同時更深入地認識我們的社區及變化中的城市,建立起對家鄉的認同感更成為鐵路地下化後歷史的見證者。
目目文創楊欽榮總監表示,聲音是我們認識世界的一個重要管道,透過聲音探索,孩子們可以更細膩地感受生活周遭的變化,並培養出對聲音的敏銳度。
楊東儒同學說,最喜歡聆聽踩草皮及落葉的聲音,聲音清脆很悅耳。董昱杭同學說,學會了放鬆心情聆聽不同地方的聲音。林君翰同學說,現在知道怎麼教大家進行聲音的分類。郭沁芸同學則說,可以教大家如何使用符號進行聲音標示。李彥君同學則說,南站是個歷史悠久的地方,可以在這邊閉上眼睛享受多采多姿的聲音,很舒壓。
期待「陸海空」鐵道、南站的聲音探索課程,透過專家引導讓學生詮釋聲音,從聆聽、收集並記錄,且深入再次對生活周遭的聲音環境「心」感受。課程不僅培養了學生們的聽覺敏銳度,更讓他們對家鄉的歷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學生們會發現,聲音不僅是一種聽覺感受,也承載著許多故事和情感更是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