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s an example of a HTML caption with a link.
:::
訊息 章興雲 - 學務處 | 2025-08-07 | 點閱數: 280

114 學年度友善校園週為 114/09/01 週一~114/09/05 週五,宣導主題:「停!聽!看!一起『調』出『和』諧的友善校園!」…

114 學年度友善校園週自 114/09/01 週一起至 114/09/05 週五止。

友善校園」係以學生為中心、學校為本位,強調尊重、關懷、同理、包容、安全、參與等涵義,任何教育活動以及輔導管教措施均可建立在「友善校園」上發展,其主要內涵包括性別平等教育、學生輔導體制、人權教育、公民教育、生命教育、特殊教育及資訊素養與倫理教育等,以培養新世紀所需的「社會好國民、世界好公民」。

114 學年度宣導主題:「停!聽!看!一起『調』出『和』諧的友善校園!」
(一)教育部於 113 年在生對生霸凌事件的調查程序新增「調和制度」,將「輔導先行」概念納入處理過程,旨在透過更具教育意涵的機制,營造尊重、關懷、安全與健康的學習環境。 114 學年度友善校園週以「停!聽!看!一起『調』出『和』諧的友善校園!」為主題,透過「停!聽!看!」具體行動,深化對校園霸凌防制及友善人際互動的認知,強化對求助的意識與能力。
1. 【停!】停止傷害,遏止不法,杜絕冷漠:主動且積極介入處理,確保霸凌行為立即停止,強調旁觀者的態度,並培養學生勇於協助的積極意識。
2. 【聽!】傾聽需求,理解差異,構築同理鼓勵聆聽他人的聲音,對於可能因個人特質、身心狀況或處境而遭受誤解的同學,透過傾聽跟理解,增進對彼此的同理,化解人際間的隔閡。
3. 【看!】發現徵兆,察覺問題,看見希望:學校應提升教職員工對霸凌徵兆的辨識能力,並建立有效通報與處理機制,培養對周遭環境與人際互動之觀察,看見可能的霸凌行為前兆、情緒低落或求助信號,共同探索解決方案,看見改善的契機與希望。


防治數位/網路性別暴力校園常見類型包括:
1. 惡意或未經同意散布與性/性別有關個人私密資料:惡意或未經同意而散布與性或性別有關之文字、聲音、圖畫、照片或影像等個人私密資料。
2. 網路性騷擾:
(1) 未經同意逕將猥褻文字、聲音、圖畫、照片或影像等資料傳送他人,如:傳送具露骨性意味之電子郵件或簡訊;於社群網站或網路聊天室發表不適宜或具侵略性挑逗言論等。
(2) 對於他人實施性別工作平等法、性別平等教育法或性騷擾防治法所定性騷擾行為。
3. 基於性別貶抑或仇恨之言論或行為:
(1) 對他人之性別、性傾向或性別認同等,發表貶抑、侮辱、攻擊或威脅等仇恨言論。
(2) 基於性別,對於他人之行為或遭遇,進行貶抑或訕笑,如:穿著性感、婚前性行為或遭受性騷擾等。
(3) 鼓吹性別暴力。
4. 勒索:以揭露他人性私密資料(文字、聲音、圖畫、照片或影像等)為手段,勒索、恐嚇或脅迫他人。
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全球資訊網「數位/網路性別暴力防治專區」(https://reurl.cc/MXEDKK):宣導,落實數位/網路性別暴力「五不四要」之原則。

「五不」包括不違反意願、不聽從自拍、不倉促傳訊、不轉寄私照、不取笑被害,「四要」則包括要告訴師長,要截圖存證,要記得報警,要檢舉對方

教育部中小學數位素養教育資源網https://eliteracy.edu.tw:學生在使用網路時應該要遵守網路禮儀辨識短影音內容留意個人資料保護遠離網路沉迷及注意自己的隱私安全,提醒學生以合理、負責及正向的方式使用網路,以培育具有資訊倫理與健康上網良好習慣的現代國民。


品德核心價值(尊重生命孝悌 仁愛誠實 信用自律 負責謙遜 包容欣賞 感恩關懷行 善公平 正義廉潔 自持等)

品德主題漫畫類-戊組(國小一~四年級)   品德主題漫畫類-丁組(國小五六年級) 

「性別平等教育日」為 4 月 20 日。

被跟蹤騷擾怎麼辦,可就近向警察機關報案(若是學生,再告知校方提供「就學權益維護及學校輔導諮商支持」之協助)https://www.whes.tn.edu.tw/modules/tadnews/index.php?ncsn=2&nsn=3733

(113)校園跟蹤騷擾防制工作手冊 https://www.gender.edu.tw/web/upload/m7/(113)%E6%A0%A1%E5%9C%92%E8%B7%9F%E8%B9%A4%E9%A8%B7%E6%93%BE%E9%98%B2%E5%88%B6%E5%B7%A5%E4%BD%9C%E6%89%8B%E5%86%8A.pdf

教育部詐騙防制專區網站https://www.edu.tw/AF/Default.aspx

校園安全暨災害防救通報系統 交通安全專區https://csrc.edu.tw/billboard/view/55ceabb3-76e1-4a69-9aa8-fec75d283c39→微型電動二輪車宣傳圖卡:上路就 4 要 5 不微型電動二輪車規定比一比微型電動二輪車駕駛注意事項

臺灣原住民區分有泰雅族、賽夏族、布農族、鄒族、邵族、排灣族、魯凱族、卑南族、阿美族、雅美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拉阿魯哇族及卡那卡那富族等 16 族。


「全面性教育」之核心概念,包含:
1 、關係(如家庭、友誼、親密關係);
2 、價值觀、權力、文化與性(如性價值觀、人權、文化與社會);
3 、瞭解性別(認識多元性別、性傾向、性別認同、性別氣質等內涵,並透過認識與思考,學習尊重多元性別族群);
4 、暴力與安全保障(如性別暴力、隱私、信息);
5 、健康與生活技能(如安全性行為、做決定、媒體素養);
6 、人體與發育(如生殖、青春期、身體界線);
7 、性與性行為(如性生命週期、性反應);
8 、性與生殖健康(如預防非預期懷孕、防治愛滋病及其他性病)
等八大內涵,旨在人權的基礎上,依法保障每位學生擁有安全、免於性暴力(性侵害、性騷擾、性霸凌)、不歧視的性自主決定權,拒絕不想要的性接觸及性行為(如性侵害、猥褻行為等)。

推動「全面性教育」相關宣導活動及發展課程或教材包含法律層面的性自主權、身體自主權、親密或情感關係之自主權,以及性健康及生殖健康(如生育、避孕)之自主權利;以培養學生對親密關係具備尊重、平等且負責任之能力,提升學生對性健康及性自主權的正確認知。


其他參考宣導資源:
(一)iWIN 網路內容防護機構(https://i.win.org.tw/index.php):宣導專區→「網路霸凌」、「私密照外流」及「網路素養
(二)教育部校園安全暨災害防救通報處理中心資訊網(https://csrc.edu.tw/)。
(三)校園安全防護資源網(https://enc.moe.edu.tw/)(防制學生藥物濫用、防制校園霸凌、交通安全、詐騙專區)
(四)我的未來我作主教育部 Youtube 網站(https://www.youtube.com/@antidrug_edu)
(五)校園親密關係暴力事件實務處理手冊(https://www.gender.edu.tw/web/index.php/m7/m7_09_01_01?sid=10
(六)校園跟蹤騷擾防制工作手冊(https://www.gender.edu.tw/web/index.php/m7/m7_12_02_01?sid=7
(七)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官網(https://crpd.sfaa.gov.tw)
(八)全國特殊教育資訊網(https://special.moe.gov.tw/)
(九)國立教育廣播電臺/特別的愛 (https://www.ner.gov.tw/program/5a83f4e9c5fd8a01e2df006a),探討 議題包括:各類障別在各教育階段教學經驗分享、資優教育、情緒障礙學 生輔導、班級經營技巧、專團合作、生涯輔導、休閒娛樂教育,職業能力 養成及再設計、體適能訓練、同儕互動接納、社區資源運用、家長參與、 親子教養觀念、性平教育、身心障礙學生及人士各項權益及各項支持服務 系統。每週六、週日 16:05-17:00 播出。
(十)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法治教育專區(https://depart.moe.edu.tw/ED2800/News.aspx?n=2A3BFF5F05B9DCE3&sms=C5774981D9B58B65
人權及轉型正義教育資源網/人權教育專區(http://hre.pro.edu.tw/index#gsc.tab=0
品德教育資源網(https://cis.ncu.edu.tw/NsaSys/cenaer
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https://life.edu.tw/
(十一)教育部中小學數位素養教育資源網(https://eliteracy.edu.tw)。
(十二)國立教育廣播電臺/超級公民 GO (https://www.ner.gov.tw/program/5a83f4eac5fd8a01e2df01d9/
(十三)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從新歸零/e 世代的數位康健(https://www.ner.gov.tw/programExpress/60d1a30b03dffb00075e3978),科技是大多數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如何使科技成為生活的助力而非阻力?該節目分享健康科技習慣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清楚掌握自己的網路使用狀況,議題包括網路霸凌、網路的法律問題及如何建立網路素養等。
(十四)原住民族委員會出版《原住民族權利手冊》、《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系列叢書》、《史料導讀:臺灣原住民族抗爭運動史》、《原住民族政治受難者口述歷史繪本》及「提升原住民族文化敏感重視度指導原則」、行政院委託之《原住民族人權與轉型正義教學指引手冊》、國家人權博物館之原住民族政治受難者曁相關人士口述歷史影像紀錄、臺灣人權故事教育館之原住民政治案件、國家教育研究院之原住民族歷史事件教學資源等,可至教育部原力網(資訊與分享)下載。
(十五) 「鼓勵原住民學生考取族語認證的升學制度」說明及相關延伸閱讀、《大專校院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工作手冊》、「原住民族及多元文化教育相關案例-以校園歧視事件為例」、原住民族及多元文化教育案例教學實例等,可至教育部網站(認識教育部-本部各單位-綜合規劃司-資料下載)參閱。

本 公 告 系 統 下 載 文 件 開 啟 方 式 說 明

為提供使用者有文書軟體選擇的權利,本公告系統之文件為ODF或PDF開放文件格式, 建議您安裝免費開源軟體(http://zh-tw.libreoffice.org/download/libreoffice-still/) 或數位發展部 Ministry of Digital Affairs ODF文件應用工具(https://moda.gov.tw/digital-affairs/digital-service/app-services/248),或是以您慣用的軟體開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