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糖業鐵道營業線的前身,必須由
輕便車
線路談起。
-
台灣輕便軌道的啟始,始於明治28年(1895)12月,日本陸軍補給廠在臺南打狗之間所敷設,
明治31年(1898)3月間新竹以南各地延長。
-
日本領臺之初,全島的交通狀況還不是很方便,
輕便車軌距較小,
維修方便,因此逐漸舖設了很多輕便鐵道。
當時輕便軌道是用來搬運軍需品與輸送軍隊,後來才有一般旅客的便乘及貨物的輸送。
-
1907年9月15日起,高雄橋仔頭糖廠原料線,
蒸汽機車開始試運行。
在此之前,這所台灣第一座的新式製工場興建之初,也是由打狗港興建輕便軌道至橋仔頭,
再將製糖機械經由輕便軌道運至指定地點進行興建的作業。
-
尤其是新式製糖會社如雨後春筍般的設立之後,大部分的輕便鐵道是製糖會社所敷設的;
為了專門用途所敷設的輕便鐵道只有少部分。
-
這是因為牛車所能載運的量不大,速度又緩慢,為了快速將這些
甘蔗
送到糖廠,使用軌道進行運輸可解決這些問題。
-
輕便軌道也是縱貫鐵道貫通以前,台灣主要的交通設施。縱貫鐵道建設期間,輕便軌道對材料的運搬貢獻很大。
-
輕便鐵道越來越多。1910年4月21日,頒布了「台灣輕便鐵道法」。
以1910年10月為例,全島私設輕便的總長度是466哩5分,大約是縱貫鐵道的一倍。
臺車
數有4609臺,總載重量是14215000百斤。
-
一輛
臺車
的運搬能力,大約可以抵六個苦力。照普通
臺車
4600輛折算,可抵苦力二萬七千六百人。
輕便鐵道長度一增多,使得先前最常使用的轎子與人力車,受到很大的影響,能繼續營業的越來越少。
西元 |
營業哩(里程長度) |
台車數量 |
1910年 |
466.5哩 |
4609台 |
1915年 |
697哩 |
5362台 |
1917年 |
618哩 |
6030台 |
1919年 |
578.5哩 |
7029台 |